郢匠挥斤/郢人斫垩/郢人斤斫/郢人运斧/运斤成风:比喻纯熟、高超的技艺。

出自:《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斫轮老手[zhuólúnlǎoshǒu]:斫轮:斫木制造车轮。指对某种事情经验丰富的人。

出自:《庄子·天道》:“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见兔放鹰: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布大教网,漉人天鱼,不如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兔丝燕麦:兔丝:菟丝子。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出自:《魏书·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惊猿脱兔: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兔角牛翼: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之比喻不合情理之事。

出自: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万论若兔角牛翼矣。”

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出自:《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只鸡絮酒/炙鸡渍酒: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

出自:《后汉书·徐徲传》:“徲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徲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戴鸡佩豚:戴雄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出自:《史记·仲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

凤毛鸡胆:凤的羽毛,鸡的胆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趣舍有时:指人的得失、进退有一定的时机。

出自:《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

剥复之机:剥复:《周易》的二卦名,剥落与来复;机:时机。盛衰、消长的时机。

出自:《周易·杂卦》:“剥,烂也;复,反也。”

发蒙振槁/发蒙振落:揭开蒙盖物,摇掉将落的枯叶。比喻轻而易举。

出自:《明史·杨乃郭詹等传论》:“盖天速其祸,如发蒙振槁,无烦驱除矣。”

筹添海屋/海屋筹添:旧时用于祝人长寿。

出自: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木雁之间:木雁:比喻有才与无才。指有才与无才之间。比喻才能或学问处于中间水平,能保全自己,远避祸害。

出自:《庄子·山木》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龙髯攀泣:谓痛悼帝王之死。

出自:吴梅《读吴梅村秣陵春乐府》诗:“老去填词多感慨,龙髯攀泣渺南天。”

陆玩无人:《世说新语·规箴》“陆玩拜司空”刘孝标注引《陆玩别传》:“是时王导、郗鉴、庾亮相继薨殂,朝野忧惧,以玩德望,乃拜司空。玩辞让不获,乃叹息谓朋友曰:‘以我为三公,是天下无人矣。’”后因以“陆玩无人”谓居高位有雅量的典故。五代·李瀚《蒙求》:“陆玩无人,贾诩非次。”

青黄沟木:为无心仕进的典故。

出自:《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

划粥而食/划粥割齑:意思是等粥冻结后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形容十分刻苦。出自范仲淹求学故事。

牛角挂书/负薪挂角:比喻读书勤奋。

出自:《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出自:《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囊萤照读: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自:《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囊萤映雪/照萤映雪:即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

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出自:《南史·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出自: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分宵达曙:犹通宵达旦。

出自:《北史·恩幸传徐纥》:“时复与沙门讲论,或分宵达曙,而心力无怠。”

攻苦食淡:攻:做;若:艰苦;淡:清淡。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

出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淡)。”

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出自:《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第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

然糠自照:然:同“燃”,烧;糠:谷壳。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好学。

出自:《南史·顾欢传》:“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然松节读书,或然糠自照。

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出自:《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雪案萤窗/雪窗萤火:比喻勤学苦读。同“雪窗萤几”。

出自:元·白仁甫《东墙记·楔子》:“小生年长二十五岁,雪案萤窗,苦攻经史,博古通今。”

天工人代:天的职责由人代替。

出自:《尚书·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闳大不经:指不着边际,不合常理;近乎荒诞,没有根据。

出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邹衍)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郑人争年: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语四言三:指信口乱说闲话。

出自:《群音类选·〈分钗记·计诱皮氏〉》:“为何的语四言三,平白地将人讥诮。

四不拗六: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

出自: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众人听得,尽拍手道:‘黄先生说得有理。’一齐就去辨悟身边,讨取来看。辨悟四不拗六,抵当众人不住,只得解开包袱,摊在舱板上。”

解衣衣人:脱下衣服给别人穿。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象齿焚身: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集苑集枯:集:栖息;苑:茂盛的树木;枯:枯树。有些鸟栖于茂盛的树木,有些鸟栖于枯树。比喻人的志趣不同,趋向各异。

出自:《国语·晋语二》:“暇豫这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

河落海干:比喻一点不剩。同“河涸海干”。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这会子你怕花钱,挑唆他们来闹我,我乐得去吃个河落海干,我还不知道呢!”

舟中敌国: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圆首方足:代指人类。

出自:《淮南子·精神训》:“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

二惠竞爽:比喻两兄弟都是好样的。

出自:《左传·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二缶锺惑:指对缶和钟两种盛器的容量大小分不清楚。比喻是非不明。

出自:《庄子·天地》:“以二缶锺惑,而所适不得矣。”

五雀六燕:比喻双方轻重相差不多。

出自:《九章算术·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称之衡,雀俱重,燕俱轻,一雀一燕交而处,衡适平。”

五石六鹢:后用以比喻记述准确或为学缜密有序。

出自:《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霣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

珠还合浦: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出自:《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青蚨飞来:比喻花出去的钱又回来了。

出自:谷子敬《城南柳》:“皆因我襄里缺青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zia.com/xdzcsjg/1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