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刘灿邦

近日来自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一纸公告,将药品安全问题再次引入了公众视野。

1月12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公告称,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宣布修订“血塞通注射剂”和“血栓通注射剂”两种中药药品的说明书。说明书中,修改的是“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事项”三项。公告同时提醒,这两种注射剂均为处方药,说明书修订后,医生用药时应进行充分的效益及风险分析。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有的一个药品品类,很多来自古验方,因此中药注射剂的成分较为复杂。制定统一的标准来监控其中的化学成分,难度很大。而且一些传统中药注射剂,由于产品的独特性,在推向市场前,缺乏西医的三期临床试验。”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标明8种不良反应

在国家食药监局此次发布的公告中,血塞通和血栓通两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一项,改动最为明显。修订后,不良反应明确为8种,分别为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心率及心律紊乱、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和包括肝功能异常等的其他损害。此前,在血栓通的药品说明书上,有的生产企业标注“不良反应尚未明确”,有的标注出一些诸如“偶有过敏反应”、“发热”、“头晕”等,而血塞通的不良反应,列出的有“头痛”、“胸闷”、“哮喘”等。修订前的描述,和修订后的8项损害相比,显得轻描淡写。

“修订后,对医生和患者的用药习惯会产生很大影响。”史立臣解释说,有的医生可能习惯了使用这两种处方药,此次修订之后,不良反应被明确列出,一旦患者出现这些问题,医生和院方就有责任。因此,今后医生想使用这两种药,会再三考虑,从规避风险和保证患者安全的角度来看,可能会使用其他更安全的替代药物,无形中便会影响这两种中药注射剂的市场。

医药人俱乐部

为什么要修订这两种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本报记者查阅了国家食药监局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其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数中,血塞通注射剂位列第4,血栓通排在第6,据称,这两个品种都是年销售额过10亿的大品种,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可见一斑。“西药的不良反应较为明确,而影响中药注射剂效果的因素很多,患者的不同体质和原料药材的生产、储运方式等,都可能影响疗效,产生不良反应。”史立臣说。

中药注射剂渐成“辅助性用药”?

此次修订的血塞通注射剂和血栓通注射剂,均为处方药。事实上,很多中药注射剂正在慢慢成为“辅助性用药”。据中国制药网去年9月份报道,北京市医管局向医疗机构下发通知,将部分药品确定为“辅助用药”,要求医疗机构在使用中注意用量,被确定为辅助用药的均为注射剂,其中有5中为中药注射剂,包括注射用红花黄素、参芪扶正注射液、瓜蒌皮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此外,云南省、江苏省、安徽省等,都陆续出台辅助用药名录,限制使用辅助药,其中不乏上述几种中药注射剂的踪影。

“限制辅助药可能会影响几个中药注射剂大品类的市场,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本就引人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zia.com/xdzyfyl/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