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功效
山东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m.39.net/pf/a_4580350.html 中国的古医书都记载,三七性温,“味甘微苦,性平,无毒”,意思是三七是温补药材,没有毒性,跟萝卜一样,是药食同源的温性食材药材,三七每天1~3克,对身体各个方面的调节是非常有益的,具体详解如下 三七主要功效 (1)抗血栓形成,防中风 (2)抗疲劳,镇静安神助眠 三七第一大功效:抗血栓形成防中风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定痛的功效。 三七总皂甙,具备抑止血小板聚集和提升脑血容量的功效,用三七总皂苷,对高脂血症病人开展降血脂抗栓功效的临床实验,结果医治后有显著抗血小板聚集和降纤水解作用,临床医学功效及血糖、血液流变性的改进均好于对照实验。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对高脂血症具备显著的防治和医治功效。 将高粘尿症病人分为三七总皂苷组和肠溶阿司匹林组,历经4周1个治疗过程医治,得出结论三七总皂苷具备明显减少血小板表层活性,抑止血小板黏附和集聚、抗血栓产生、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且实际效果好于阿司匹林。 从西医方面,诊断为脑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属于中医瘀血阻滞的,或者冠心病、高血压、慢性胃炎、偏头痛、脑梗属于瘀血阻滞的,都可以考虑使用。 综上所述,三七主要功效是促进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也就是预防中风有很好的效果。 注意:因为三七具有活血的作用,所以女性月经期间不能食用,如果食用会出现月经过多和月经延长的情况,同理,孕妇也不能食用。 三七第二大功效:抗疲劳,镇静安神助眠 现代药理研究,三七的主要作用成分是三七总皂甙,有类似人参的皂甙成分,因此具有类似人参抗衰老、抗氧化、调节免疫的作用,在现代临床当中可以用来增加冠脉的血流量,降低耗氧量,同时具有保肝、镇静、安神的作用。 三七中既含有原人参二醇型皂苷,也含有原人参三醇型皂苷,其中:原人参二醇型皂苷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原人参三醇型皂苷具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 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三七中的人参二醇型皂苷,对中枢神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以修复滋养受损的神经细胞,提高缺氧耐受性。因此,服用三七具有镇静、安神、助眠的作用,表现出抗疲劳性。 附录:中国古代医书对三七的记载 《本草纲目》----李时珍年(明代) “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 《本草新编》又名《本草秘录》----陈士铎(清代) “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血补气药中则更神。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此而有安静之休也。” 《本草汇言》----倪朱谟年(明代) “味甘微苦,性平,无毒。” 《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年(清代) “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本草求真》----黄宫绣年(清代) “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而疼作,血因敷散而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 《玉楸药解》----黄元御年(清代) “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年(清代) “三七,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钱,未有觉温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血衄要药。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凡用药强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兼治: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病下血新红久不愈(宜与鸦胆子并用),肠中腐烂,浸成溃疡。所下之痢色紫腥臭,杂以脂膜,此乃膜烂欲穿(三七能腐化生新,是以治之)。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症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疮,以其末敷伤口,立能血止痛愈。若跌打损伤,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者,敷之可消(当与大黄末等分,醋调敷)。” “凡疮之毒在于骨者,皆可用三七托之外出也。” 《中国医药大辞典》年 “三七功用补血、去瘀损、止血衄、能通能补,功效最良,是方药中之最珍者。三七生吃,去瘀生新,消肿定痛,并有止血不留瘀血,行血不伤新的优点;熟服可补益健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zia.com/xdzyfyl/8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特效药大全,开方选药必学,赶快收藏
- 下一篇文章: 最全治癌中药奇方,惊人的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