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南朝小众诗人,作品却被诗圣杜甫直接
#三分钟讲文化#南朝诗坛·何逊NO.1 无由下征帆,独与暮潮归! 01 说起中国古典诗歌,国人耳熟能详的先是唐宋大家,再是少数明清名家,当然还少不了魏晋六朝的几位大咖,如曹植、谢灵运、陶渊明、谢朓、庾信。 何逊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很陌生,甚至许多人根本就不知晓何逊。 在南朝庞大的诗人队伍里,个人比较偏爱何逊的作品。不知为何,读他的诗总会莫名想起戴望舒的名句“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倒不是说何逊是那个姑娘,只不过他的作品里,始终凝结着一股丁香姑娘一般的轻愁、哀怨、彷徨而又凄清的芬芳。 这种似是而非的愁绪,在同时代的诗人里面是独一无二的。 谢朓的作品也是有轻愁的,只不过谢朓的轻愁是清阔山水间的那抹薄霭,始终难掩小谢的阔朗清贵。何逊的愁绪要婉转浓郁的多,就像是多雨的南方随处可见的那条小巷,在雨幕里曲曲折折,寂寥幽深,总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意绪轻牵着你一探再探,却始终走不出这梦境一般的斑驳迷离。 02 何逊生于年卒于年,是宋御史中丞何承天的曾孙。 何承天是宋一朝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参与修改的《元嘉历》,订正旧历所定的冬至时刻和冬至时日所在位置,一直通行于宋、齐及梁天监中叶,在我国天文律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论周天度数和两极距离相当于给出圆周率的近似值约为3.,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他兼通音律,发明一种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能弹筝。并曾奉命撰修《宋书》,可惜书未成而卒。 曾祖博学刚正颇有威望,何逊的父祖却比较平庸,祖父何翼官至员外郎,父亲何询是萧齐朝的太尉中军参军。在那个门第大过天的时代,父祖的出身注定了何逊这一生沉沦下僚的命运。 03 据《梁书?何逊传》记载,何逊少有才名“八岁能赋诗,弱冠,举州秀才”,也就是说,他二十岁就被举荐为秀才而进仕,但在齐一朝出任何官职没有详细交代。 到了梁朝,他“天监中,起家奉朝请,迁中卫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记室。王爱文学之士,日与游宴,及迁江州,逊犹掌书记。还为安西成王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母忧去职。服阙,除仁威庐陵王记室,复随府江州,未几卒”。 这就是何逊贫乏而简短的一生,十余年间他辗转于各宗室王爷之间,所任官职均是记室、书记一类的文职。据《南史?何逊传》记载,何逊在年前后和吴均一道受到武帝看重,后渐失帝心,说他们“吴均不均,何逊不逊”,从此疏远隔膜。 吴均是因为《齐书》一事触怒帝王,何逊就不知为何了。 04 何逊存世诗作约首,多为纪行酬赠之作,代表诗作有《酬范记室云》、《与胡兴安夜别》、《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临行与故游夜别》等。 林密户稍阴,草滋阶欲暗。 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 ——《酬范记室云》节选 路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与胡兴安夜别》节选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节选 诗风清新婉转,语言流畅自然,最擅长寓情于景。 如“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从镇江州与游故别》),“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相送》),淡笔轻扫离愁别绪。又有“游鱼乱水叶,轻燕逐风花”(《赠王左丞》)等句,如工笔小画一般,将眼前景心底情细细摹出,读来赏心悦目。 05 虽说何逊一生不曾显赫,但他的诗才让他收获了几位重量级的粉丝。 《南史》本传云:“逊举秀才,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赞,因结忘年交好。自是一文一咏,云则嗟赏,谓所亲曰‘顷观文人,质则过懦,丽则伤俗。其能含清浊、中今古,见之何生矣!’。 另一位文坛大咖沈约则经常对何逊说“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 唐代的诗圣杜甫对于何逊的诗作,也是“甚相爱慕,集中警句,每见规模,风格相承,脉络有本”。 北宋黄伯思在其著作《东观余论?跋何水曹集》中就关于杜甫和何逊之间的诗风渊源有过精到评论。“逊诗,少陵常引‘昏鸦接翅归,金粟裹骚头’语。集中若‘团团月隐洲,轻燕逐风花’、‘远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游鱼上急濑,薄云严际宿’,子美皆采为己句,但小异耳。故曰‘能诗何水曹’,非虚语也”。 也就是说,极度追求诗艺的诗圣不仅对何逊甚为推崇,许多诗句更是直接取法于他的作品。 清诗评家陈祚明对何逊也是不吝溢美之词,他说“何仲言诗,经营匠心,惟取神会。生乎骈丽之时,摆脱填缀之习。清机自引,天怀独流。状景必幽,吐情能尽。故应前服休文,后钦子美”,这是相当高的评价了。 06 对于六朝文学,后世评价向有诸多偏颇之处。陈祚明作为古诗诗评的大家,在其著作里多有正名之语,“予选古诗,虽齐梁以后,不敢忽略,诚以有唐大家恒多从此取经。虽命题不同,而楚风、汉谣,并成其美;春兰秋菊,各因其时。采撷流风,咸饶逸韵也。然求其跌宕若休文,高深若彦升,清迥若仲言者,亦不多得矣!”。 诚然,六朝诗歌质量总体来说不如后世,尤其是齐梁年间大行其道的宫廷诗更广为后世诟病。它对文学的背离或者说损害在于“诗人的内心生活被淹没在乐府的人物或朝廷的角色中”,宫廷诗中缺乏诗人个人的存在。但齐梁诗坛不仅仅只有宫廷诗,当我们走进一个个诗人或丰或简的生命,便会发现其中不乏自由之光辉和自我之风采。 六朝上承大汉下接隋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转折。大刀阔斧的社会革新恰恰会孕育无限的可能。每一场文明的兴衰,都有它的缘由和使命,每一个时代也都有它的丰沛和局限。魏晋南北朝时代是小我的时代,每一个人都迷醉在自我的救赎里,但却把“小我”活出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宇文所安说“孤立地阅读许多初唐诗歌似乎枯燥乏味,生气索然,但是,当我们在它们自己时代的背景下倾听它们,就会发现它们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活力”。这一点显然不光适用于初唐诗歌,更适用于所有诗歌的价值解读。 那就让我们细读何逊,去一探那个时代的风华吧!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zia.com/xdzycxz/12115.html
- 上一篇文章: 伤肝祸首被揪出来4种中药上了伤肝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