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夜读爱别人要适可而止,爱自己要尽
最近因为疫情的缘故,开始居家办公了。悄悄摸鱼的时候二刷了《想见你》这部电视剧。第一次看的时候所有注意力都在男女主黄雨萱和李子维身上。可二刷之后我才发现,里面那个一直被忽视的角色——陈韵如,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这部剧里,来自年的黄雨萱,因为男友空难去世一直活在痛苦的思念当中。直到她无意间魂穿回年,进入到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名叫陈韵如的女孩儿的身体里。她们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陈韵如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低着头,塞着耳机,独来独往,胆子有点小,也会害怕与别人交集。她每天叫弟弟起床,给他准备早餐,但仍然遭受弟弟的语言暴力和冷眼嫌弃。她认真地学习,帮家里做家务,拼命想要成为那个最懂事的孩子,可是当父母离婚时,还是争着想要那个最不懂事的弟弟。陈韵如的每一天似乎都竭尽所能地希望被喜欢,她活得如履薄冰,但仍难如愿。直到黄雨萱到来,改变了一切。黄雨萱会在弟弟发脾气的时候狠狠怼回去,也会在弟弟受欺负的时候为他出头。她走到哪里都像个发光体,擅长交朋友,在篮球比赛里能吸引所有人的注意。陈韵如意识到,黄雨萱比自己更受欢迎。于是在黄雨萱的灵魂离开后,她开始假装自己是黄雨萱。弹幕里,很多人都在骂陈韵如,"她好怂啊"、"好讨厌她!"、"别再假装黄雨萱"。可是,陈韵如不是像极了生活中的我们吗?她不够自信,不够勇敢,也不被那么多人喜欢。于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她将自己压抑,再压抑。看到这里真的很难过,却又有深深共鸣。那些我们无法成为自己的时刻,背后隐藏着的都是害怕让别人失望的恐惧,而这些恐惧也映射了一个事实——我们都不够喜欢自己。年纪小一点的时候,我会希望自己能变成黄雨萱。可成熟一点之后,我希望自己可以坦然地做陈韵如。对,哪怕不被喜欢。想想看,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陈韵如,都有不被他人喜欢的那一面。比起拼命满足所有人的期待然后得到喜欢,我更倾向于让自己舒服,得到自己的喜欢。前段时间看金靖的一个采访,很多人都哭了。她聊起过年和男朋友一起回老家的事,有天晚上她很认真地在客厅跳绳减肥,她爸爸路过看了一眼对她说:"哎,你的大腿,是不是比你男朋友的粗啊。"金靖的眼泪当时就在眼睛里打转,她说:"爸爸,你知道为什么我成为不了谷爱凌吗?因为谷爱凌的妈妈,从来不会指着自己女儿的大腿,跟她说你是不是比一个男的粗,我好难过。"这真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我相信它之所以会把人刺痛,说明它已经在不被察觉的瞬间发生过无数次。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别人对自己提出小要求的瞬间。当别人对你抱有特别远大的期待时,你反而不会有太大压力。比如只能勉强上本科的我,被期待考上清华;比如大学连米都不及格的我,被期待登上奥运舞台;比如月薪只有的我,被期待存款百万财富自由……如果我无法实现,出问题的不是我,而是那个不切实际的人。但那些生活中自己努力够一够就能实现的期待呢?"要是有个比现在赚得更多的工作就好了。""要是能在30岁之前结婚生子,安稳生活就好了。""要是比现在更瘦,更白,更漂亮就好了。"它们才是把人压得喘不过气的存在。被困在这些期待里的自己,就会像金靖说的那样,她会因为某个人话,一直变一直变。她希望自己越变越好,但是有什么目标,她不知道。这些来自外界的期待逐渐累积起来,不声不响就能把最真实的自己吞没。其实,每个人从出生都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期待,这不可避免。但选择憋屈地活在紧缩的雨伞里还是自由自在地奔跑在你喜欢的地方,这件事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就像黑塞说的那句话:"世上并没有偶然,如果一个人务必要得到什么,并最终得到了,这就不是偶然,而是他自己的功劳,他的意愿将他领向了那里。"而"做自己"这件事,往往是从主动让别人失望开始的。知乎上有个问题:"大家身边能获得幸福的人,有什么共性吗?"有一个回答简洁有力:"非要说的话,应该是那些人都足够喜欢自己吧。"是啊,足够喜欢自己的人,才会更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zia.com/xdzycxz/10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药方医案介绍连载肺癌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