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1226/4317331.html
大东边门,是沈阳机器工业的摇篮。从清末到民国,大东边门里到边门外的广大地区,逐渐发展建立了奉天机器局、奉天电灯厂、东三省兵工厂、东三省航空处附设工厂几座大型的机器工厂。建国后,这几家大型工厂经重组、调整后自西向东依次为沈阳造币厂(奉天机器局和电灯厂址)、沈阳矿山机器厂(向南扩建时占用了东三省兵工厂最西部厂区)、黎明机械厂(东三省兵工厂主体)、新光机械厂(东三省航空处附设工厂及附近)。此外,在大东边门以南还有成立于年的惠工公司(与今天的惠工广场无任何关系),具体地点在小河沿万泉河北(今医院址),从事布匹、木器、粉笔等机械生产,以及印刷。正是由于这些大型工厂的存在,清末民国,大东边门内外的小型工业企业极不发达。相比之下,同位于奉天城东的大北边门内外,民国时期则是小型工厂遍地开花(包含手工业和机器工业,分布以开通地区,也就是今吉祥地区为最多)。当时,大东边门内外的小型工厂少得可怜,被《满洲国工场名簿》收录的仅有三家。其中一家位于东边墙跟下,制作车辆配件,员工仅有5人;一家在长安街边上,加工伪满协和服,员工也是5人;稍大一点的企业只有位于今园边里的日满火工(也叫满洲花火、满洲烟火),生产烟花鞭炮,有员工人。但鞭炮其实也算是兵工厂的副产品,鞭炮厂还是与这一带的大工厂密切相关。那大东边门内外的小型工厂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大东边门内外的小型工厂兴起于解放后的年,年开始大办,多为大东区及下属的万泉、管城、长安街道为解决居民就业问题所创办的集体所有制工厂,有的工厂越办越红火,便上交到区、市、省。下面就聊一聊笔者记忆中,沈阳大东边门内外,地点在造币厂南、矿山厂南、黎明厂南,曾经存在过的小型工业企业。先看造币厂南,清代的盛京堂子庙坐落于此。年,张作霖在草创奉天的兵器工业时,就选址于堂子庙。时至今日,堂子庙原址除了一栋建于年的兵工厂二层小楼之外,还有一家沈阳市医用净化设备厂,地址为堂子庙巷10-8号。沈阳市医用净化设备厂于年改称沈阳市利港净化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医用化验、病房护理设备及器具,生物实验室、无菌室、手术室等的净化工程设计和施工。图1至今仍在营业的利港净化设备厂,图据老潘造币厂南地区,距离厂最近的就属仅隔一条大东路的万泉冰菓店了,万泉冰菓店虽然名义上是个“店”,但实际上是一个雪糕加工厂,年出版的《大东区地名指南》记载其名字为大东冷饮品厂。万泉冰菓店坐落于我家所在的仁寿里的西北部,笔者小时候吃过的冰棍、雪糕多为该厂生产。我家后院的邻居北窗户外就是冰菓店厂区,他们家经常可以吃到免费的冰菓,但我们住在前院的就没这个待遇了。记得是年,万泉冰菓店发生了氨气泄漏事故(冰菓店用氨气作为制冷剂)。当时正值我们初中生的暑假,一股刺鼻的气味突然从我家后院飘来,我们察觉情况不妙,在家的邻居们也顾不上锁门,全都从家中跑出来,聚集在电影院前躲避。好在冰菓店很快控制住了氨气的泄露,怪味逐渐淡去。仁寿里南面的仁安北里1号(堂子街29号),电影院的斜对面,有一家沈阳市纸箱印刷厂。这是距离我家最近的工厂,我们居民俗称其为纸壳厂。大约在年左右,纸壳厂盖起二层小楼,在当时算是高层建筑了。这家工厂我再熟悉不过了,我经常看到车间里印刷的各种纸制品,其中最惹人注意的要属裁剪之前的扑克牌了。图2摄于年的纸壳厂二层楼,当时纸壳厂还未停产,尚未改造成仓库

纸壳厂的工人经常免费送给我们一些硬纸壳板,我小时候没少在这些纸壳上作画。

作为街道创办的小厂,纸壳厂还承担了为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的社会职能。我姑父的亲弟弟,因为链霉素使用过量造成耳聋,就曾在纸壳厂上班。

残疾人可以自食其力的街道办企业,在大东边门内外绝不止纸壳厂一家。据读者松江介绍,以管城街道之名命名的管城制药厂,有一个纱布口罩车间(原为管城卫生材料厂,地点在管城旧物收购站南面,车间南边的小路往西是个大上坡,坡上为万泉街道),车间有一个女性盲人,她的工作就是数口罩带的根数。

图3-1管城制药厂口罩车间

图3-2管城制药厂口罩车间与南侧上坡小路

管城制药厂总厂位于荣升东里10号(大约今蚝友汇位置),成立于年,最初只生产口罩,职工只有12名,厂房仅为一间半平房。

该厂建厂后积极研发新产品,主要生产狗皮膏药、风湿膏、医用橡皮膏等等。后来管城制药厂研制生产了葵花牌速效伤风胶囊一炮打响,荣获辽宁省优质产品称号,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管城制药厂的其他产品还有鸦胆子油口服液、利肝平等。此后,管城制药厂发展壮大,离开了管城地区,先后搬至长青街、浑南,“管城”的名字也带了过去。

图4管城制药厂的产品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管城地区,发展壮大、远走他乡的,据笔者所知还有一个拔管厂,拔管厂位于月明里,主要生产水煤气管,建于年。初名大东区管城拔管厂,年8月更名沈阳市铝管厂,年又更名沈阳铝加工厂,后搬迁至沈铁路77号。该厂生产的纯铝管曾用于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

图5沈阳市铝管厂门前合影

同样是在管城月明里,月明里东部(月明里12号)还有一家街道办的小厂,后划归仪表研究所管理,改名沈阳市气动仪表四厂,主要生产波纹管。

位于小河沿北的惠工公司,其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惠工公司这块地方以我国历史上首次主办世界性学术会议——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而载入史册。这意味着惠工公司所在地将来必将回归卫生事业,如今这里是医院。

但俗话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本属于奉天医科大学的男生宿舍和校长住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则办起了工厂。沈阳高级呢绒服装厂,简称高呢,前身为沈阳市人民服装厂,年改为高级呢绒服装厂、高级呢绒服装二厂。

下图为沈阳高级呢绒服装厂办公楼(原奉天医科大学男生宿舍)

图6沈阳高级呢绒服装厂办公楼,图据葛宝全

图7-1(图据张黎明)

图7-2(图据张黎明)

高级呢绒服装厂一带,有黄土坑的称谓,但最正宗的黄土坑,则是在服装厂东邻的管城地区,这里有黄土大街(管城一街和管城三街各一部),有以黄土命名的商店、粮站。

黄土大街东侧有一家卫东水暖器材厂,地址为大有一里10号(管城一街49号),建于年,更名为沈阳市水暖器材厂,主打产品为防逆水封阀等安全阀。

图8

卫东水暖器材厂往南,管城一街街边还坐落着沈阳市滤清器厂,我的奶奶就在这里工作。滤清器厂有两个厂区,分别位于管城一街两侧,西区为生产车间、东区为行政部门所在地。(据读者“左撇子”介绍,东区本为豆腐厂,后来被滤清器厂合并了)生产车间地址为远景里8-3号。

沈阳市滤清器厂曾用名沈阳市内燃机滤清器厂、市拖拉机配件二厂,更名市滤清器厂。隶属于农机汽车工业局(沈阳汽车工业公司、金杯汽车前身),生产柴油机滤芯、空气滤清器等。

图9沈阳市拖拉机配件二厂(滤清器厂)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合影

管城地区还有一家小工厂以分配到一名清华大学毕业生而闻名——沈阳市半导体器件六厂。

半导体器件六厂,后更名为电子整流器厂,位于祥发里4号,具体地点在八趟房东南边大坑东侧。

下图为清华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照

图10-1

下图为新华社对清华大学毕业生以及整流器厂的介绍

图10-2

新华社的介绍中提到这位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叫倪凤英,不过据读者郑老贼等在管城地区生活或工作过的人士回忆,该高材生应该叫倪凤芳,不知新华社记者为何搞错了名字。

读者郑老贼还介绍,整流器厂主要生产晶体管电子配件,在小河沿东门里万泉剧场前教拳的老武头也是整流器厂职工。整流器厂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学北侧新建了4层楼的新厂房,九十年代中后期与器件八厂合并,更名沈阳电力电子器件总厂一分厂,后随电子局取消而终。倪凤芳本人后来曾出任过沈阳市电子局副局长。

此外,在大东边门小菜行北边的三角地里,丛记包子铺往西,还有一家汽酒厂。主要生产山楂汽酒、果子蜜汽水等。

图11

管城街道南部的万泉三里7号(小河沿路号),还有一家沈阳市第六工具厂,主要生产电焊钳子等工具。据郭锡镇先生介绍,第六工具厂的血脉如今仍在管城地区,那就是位于中学隔滂江街对面的沈阳市飞航冰雪器材厂。沈阳市飞航冰雪器材厂由曾担任过第六工具厂厂长的徐承泽先生创办,徐承泽先生技术精湛、勇于钻研。早在第六工具厂成立之时,出于技术扶贫,在第二量具刃具厂任职的徐承泽调至第六工具厂。

沈阳市飞航冰雪器材厂在动迁后迁至现址,主要生产各种冰刀、轮滑鞋等等,该厂曾获多项国家专利,并制定过国家标准。“飞航”牌系列产品被辽宁等省市指定为比赛专用器材。

图12-1崔大林视察沈阳市飞航冰雪器材厂,与现任厂长、徐承泽之子徐东飞在一起图12-2崔大林视察沈阳市飞航冰雪器材厂,与徐承泽在一起

此外,管城地区还有很多家薄铁厂,管城玻璃钢制品厂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图13大东边门内外小型工厂分布地图之一

向东跨过滂江街,就来到了长安地区。

沈阳市汽车软轴软管厂,厂门面向滂江街(今大东区民政局位置),此地原为潘家坟公园,年在公园原址建起该厂和中学。软轴软管厂与日本合资后,厂门口“中日合资”四个大金字特别显眼。

软轴软管厂大门口北侧原有一个旱厕,是附近杨武里居民的如厕之地。可这个厕所不知为何在年左右拆除了,杨武里的居民不得不前往东边沈阳市第五印刷厂门对面的旱厕。

沈阳市第五印刷厂,简称五印,建于年。初为信封厂,改称沈阳市第五印刷厂(当地居民至今仍有称其为信封厂的习惯)。地址为兴和里3号(俱乐部巷5号,俱乐部巷因五一俱乐部得名)。

当时大东区南部地区的各类中小学生作业本,都是五印的产品。

图14五印信封

图15笔者小时候使用过的作文本

笔者在大东路第三小学念书时,有位同班同学的家长在“五印”工作,这位同学经常把印刷时裁下来的多余的纸边(我们俗称“纸边子”)带到学校,交给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将“纸边子”用作小测验的考卷,于是我们班获得了比其它班级多出数倍的考试机会,同学们对“五印”真是既爱又恨。

“五印”的窗台外面和大门前,常能拾到废弃的铅活字。上学时,我只要有空就到五印厂外捡几个,我当时的目标是集齐我名字的三个字,然后绑在一起做成印章,但这个想法始终未能如愿。

图16至今仍在的第五印刷厂

“五印”的东邻,兴和里2号,有座和“五印”车间风格相同的二层楼,是沈阳市电子控制设备厂(一度上交辽宁省)的厂房,俗称控制柜厂。

图17控制柜厂楼还在,但早已停工,今已改做饭店

整个大东边门内外规模最大的小型工厂要属长安地区的钢球厂了,但钢球厂初创时也是一家区属的小厂。钢球厂建于年,初名大东区钢球轴承厂;年上交市里,改名沈阳市钢球厂,年归属省里,又更名沈阳钢球厂。

钢球厂生产各种大小钢球,小钢球可以做轴承、大钢球做回转滚道支承。

从钢球厂前的马路经过时,总是能听见车间里咔嚓咔嚓的响声。钢球厂面积较大,航空路将厂区隔开,一南一北两个院。据钟先生介绍,北院最早叫恒温仪器厂,后来恒温厂搬到农学院附近,厂地拨给了钢球厂。

记忆中北院绿色的铁门,加工出来的大大小小的钢球都堆放在南院。

我曾从钢球厂带回近十枚废弃钢球,堆放在我家门口直至动迁。我的小学同学也曾跑到厂院里,看见圆滚滚锃亮的钢球,不禁伸手去拿,殊不知那是刚加工出来的钢球,温度滚烫,同学的小手差点没烙熟了。

沈阳钢球厂的两层行政办公楼,洋风洋溢,是张作霖的部下——齐恩铭的私宅,齐恩铭在年6月4日的皇姑屯事件中出镜率颇高。

图18钢球厂内的原齐恩铭宅邸

沈阳钢球厂厂区早已拆除并改建为居民区,如今仅在钢球厂南、一中西门垃圾站的南侧,尚能看见沈阳钢球厂的字样(图19)。

图19

钢球厂南的嘉康里11号(大约在上图位置),还曾有一家沈阳市体育器材一厂,同学们俗称其为皮球厂,主要生产皮球玩具、乒乓球拍胶皮。

图20在家门口玩皮球厂生产的皮球

此外,钢球厂的西边、五趟房(信齐里)的东侧,还有一家砂轮厂。砂轮厂面积不大,厂门朝东开,具体叫什么名字记不清了。

砂轮厂门外常有废弃的砂轮边角料,记得小学一年级时,同学们还没有学会用小刀削铅笔,而那时候从商店购买的卷笔刀又经常把铅笔芯拧断,于是同学们就到砂轮厂外捡砂轮碎片磨铅笔尖。如果捡到比较大的砂轮碎片还可以掰成两半送给同学,运气好时还能捡到圆圆的整个砂轮。用砂轮磨铅笔尖,除了埋汰一些,还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砂轮厂外往东到钢球厂之间,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是一片坑坑洼洼的空地,这片空地上总是能捡到一些废弃的金属。记得在年刚上小学的时候,大东三小学组织了一次金属献纳活动,我们在信齐里砂轮厂和钢球厂之间捡到过不少废铁和废铝。

长安街道最东南的园边里,坐落着三家工厂,面积都不小。

第一家是化建压力容器厂,门朝凯翔三街开,大致为今天第一私立高中位置。

据读者斯芬克斯回忆,他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进到化建厂里面“探险”,厂区里面有一家破旧的吊车,孩子们跑进去鼓捣各种按钮和操作杆,感觉好像自己真的能驾驭这个吊车一样。还有一个冬天,有一个小伙伴在一个水池里面玩,结果他的裤子全被不知名的液体腐蚀出好多洞,那不知名的液体据说是硫酸,孩子们非常后怕,就再也不敢进去玩了。

笔者后来查阅地图,化建厂一带果然印着个“酸”字。

第二家是沈阳工程液压件厂,门朝航空路开。液压件厂东邻路公共汽车主站,厂区内的林荫大道令过往行人印象深刻。如今厂区早已改造成中天馨波苑楼盘。

第三家是沈阳市客车装配厂,门朝小河沿路开,厂区早已改造成香槟蓝湾楼盘。

图21

沈阳市客车装配厂,后更名沈阳华龙客车制造厂,该厂设计生产的绿色小公汽曾驶遍沈城街头巷尾。我很喜欢这款小公汽,体积比面包车大不了多少,内部容积却很大,非常能装。

图22

此外,长安地区还有第六标准件厂,以及大东三、、一中等校的校办工厂等等很多很多,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图23大东边门内外小型工厂分布地图之一

过了南运河的莲花地区,还有一个主打量具刃具产品的厂区,具体地址是大东区莲花街1号(今水岸雅居和空港雅居楼盘)。前文提到过的沈阳第二量具刃具厂就在这里。

沈阳量具刃具厂、沈阳第二量具刃具厂,简称一量、二量。后来还有个与香港合资的盛华量具刃具厂。

沈阳量具刃具厂初为私人企业大东量具厂,公私合营后改称沈阳市量具刃具厂,年归为省属,更名沈阳量具刃具厂。

沈阳第二量具刃具厂成立于年,为红旗五金工具厂、包装机械厂等合并而成。初名沈阳市第二量具刃具厂,年归属省里,更名沈阳第二量具刃具厂。

量具刃具厂主要生产量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刃具:丝锥、钻头等等。

图24

年,量具刃具厂的厂区内还出现了一家沈阳福宁制药厂。夜幕下,“福宁制药”几个闪着灯光的大字甚为夺目,不过咱有一说一,“福宁制药”几个字远观倒是有点像“福宇制药”。

闲谈了这么多,文章到了该收尾的时候了。常言道:喧嚣过后,一切又归于宁静。今天,大东边门内外的小工厂已所剩无几,曾经熟悉它们的人们只能在记忆中去摸索、回味。

文中错误在所难免,有不实之处还望读者原谅、批评并指正;缺失、遗漏的内容还望读者补充。谢谢!?

参考文献:《沈阳指南》《大东区志》《大东区地名志》《大东区地名指南》《图说大东老工厂》

遼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zia.com/xdzxwgy/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