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都孵出来了,你还没“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岳美中不仅是著名的中医学家,一位学识渊博、中医理论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在中医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他还是博通文史的学者,对儒、佛、道家学说皆有研究。与此同时,岳老非常注重培养后学,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文章且与您分享岳老的学术特点与用药经验,一起来看看吧!

学术特色

1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辨证论治结合专方专药是岳美中教授的主要学术思想。岳老积数十年临床经验,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中医治病必须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专药相结合的主张。他常说仲景最讲求辨证论治,《伤寒论》六经首揭“辨三阳三阴病脉证并治”,即鲜明昭示人辨病、辨脉、辨证而论治,皆有主证、主方,如柴胡证、承气证等,有是证即用是药,此即一证有一证之专方;《金匮要略》中百合病之主以百合,阴阳毒之主用升麻,黄疸病之主以茵陈,则是一病有一病之专药。岳美中指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特点和精华所在,既注意到人体内外环境的联系和统一性,如内外相应与脏腑经络相关的辨证,也注意到个体体质差异等特点,因而有一病多方、多病一方的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不但临床效果好,而且也是中医研究工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值得我们继承和研究。

他以传染性肝炎为例,说明其恢复期病机不一定仍为湿热,应针对突出的夹杂证进行治疗,而不胶着在肝炎的肝功能某一项指标上,这常常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因此,他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将内科杂病分为两大类:一为气化病,即一般所称之功能性疾患;一为实质病,即一般所称之器质性疾患。就治法言,气化病多取泛通治法,实质病则取特殊治法。在特殊治法中,再照顾机体的内外情况,辅以其他治法,换言之,即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治法。

岳美中列举了疟疾、蛔虫病、黄疸、麻风、痢疾等许多例子来说明专病专方专药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譬如痢疾,《金匮要略》的白头翁汤,已为临床证实是治下利脓血之专方,白头翁、黄连为下利脓血之专药;后世专方如《普济方》地榆丸、《仁斋直指方论》香连丸、东垣升阳渗湿汤等,后世专药如马齿苋、鸦胆子、大蒜等。他认为这些专病专证专方中之专药,与方剂配伍中的“主药”意义颇相接近,且有一定联系。使用它们,既符合辨证论治原则,又都有明显效果,体现了专病专方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过程,这才是提高中医疗效的可靠措施。

由于岳美中较为成功地解决了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实践中如何应用传统医药提高疗效的理论问题,从而提高了中医学术水平。他认为,临床应着重解决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所谓主要矛盾,即某一疾病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每一疾病,在其自身发展的全过程中,会经历几个不同阶段,各阶段决定于它所包含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着和标志着疾病发展的阶段性,区分疾病发展中的阶段,必须以其主要矛盾为依据,这样,临床治疗才能得心应手、药到病除。岳美中临证尤其善以经方起沉疴,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方派大师。

2急慢之病有别,必须能攻能守

岳美中强调,对于急性病,要有胆有识,迅速抓住现证特点,迎头痛击,因势利导,以解除患者病痛。因为急性病多属六淫时疫所致,变化较多,尤其是风火阳邪,骠悍迅疾,焚毁顷刻,治之宜准、宜重,即所谓要有胆。但胆须从识中来,有胆无识,往往陷于盲目,甚至鲁莽偾事;有识无胆,畏怯不前,也容易贻误病机。识是胆的指导,胆是识的执行,要眼明手快。对于慢性病,则要有方有守,慢慢扶助机体的抵抗力,以战胜疾病。他认为不但要有方,还要有守。慢性病往往由渐而来,非一朝一夕所致,其形成往往是由量变而到质变的,其消失也需要经过量变才能达到质变。一个对症药方,初投时或无任何效验可见,若医生无定见,再加上病人要求速效,则必至改弦易辙;或者药已有效,就是效果还不明显,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量变,倘若中止药方,或另易他方,不仅前功尽弃,还恐怕枝节横生,甚至出现其他疾病。因此,在慢性病的治疗上主张用方要准,使用要稳。强调治重大病证要用张仲景的经方;治疗脾胃病、虚弱证,用李东垣的效方较好;治疗温热证,叶派方剂细密可取。指出仲景方药不传之秘,在于用量,故成方的药量不可随意增减。

3创立老年疾病补益六法

岳美中开拓中医老年医学领域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1)将老年病治疗首重脾胃问题,提到新的理论高度。他提出,老年人只有吸收精微,使五脏滋荣,元气得继,才能却病延年,故调整饮食,促进消化功能之康复,保持大小便通畅,实为治疗老年病的关键。

(2)强调注意老年人的特点。人到老年,体质差异常比较显著,平时要多留心其舌脉变化规律及纳食、二便和睡眠情况,知其常才能知其变。缓治法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种利多弊少的法则。

(3)创立6种老年补益方法:①平补,如薯蓣丸等,适用于气虚血虚,虚劳诸不足;②调补,如资生丸等,适用于脾胃虚弱,胀满泄泻;③清补,如叶氏养胃汤等,适用于温热病后,津液耗伤;④温补,如全真一气汤等,适用于五脏阳虚,元真之气消亡;⑤峻补,如当归生姜羊肉汤,适用于垂危极虚,非血肉有情之品或大剂汤液不能挽回者;⑥食补,如扁豆红枣粥等,适用于病后阴血不足,运化吸收功能低下者。岳美中说,老年人通常表现为体质衰弱、机体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等特点,有时还会有“正虚似邪”的临床表现,故在防病治病时,补益法在临床上是经常应用的,有不少病是从“补”上下手。

用药特点

岳美中临证主张“动药与静药配伍相结合”。动静相伍,一般静药量大,动药量小,阴主静,阳主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重用静药,因为阴为阳之基,无阴则阳无以生;轻用动药,由于阳生则阴长,阴得阳则化。凡补养之静药必重用方能濡之、守之,而疏调之动药虽轻用亦可煦之、走之。补气养血健脾药谓之静药,调气活血之药谓之动药。静药具有补益作用,但易产生壅滞;动药有调理气血作用,而易伤正损气。在组方时,用静药佐以动药,可增强其补益功效,减少副作用;用动药佐以静药,动静结合,常可获良效。动静相伍中,动药宜轻,以免耗人正气,反失其意。如四物汤中,仅川芎为动药。炙甘草汤治疗脉结代,炙甘草、麦冬、大枣、生地黄、阿胶等多属益阴之品,为阴药,用量较重;人参、生姜、桂枝、酒均为阳药,用量较轻,足见仲景动静结合、阴阳配伍组方之妙。

岳老推崇轻量用药,认为“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用量的大小要因人因病而定,以适合病人的体质和病情为宜。如用量太重,药过病所,反而达不到目的。岳老谓:“药量小不怕,药力到就行。”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治疗上焦疾患,不仅要多采用花叶一类质轻的药物,而且用量也要轻。对慢性肺病、胃肠病、肝肾病、老年病等慢性病患者,因日久体衰,加之长期服药,耗伤正气,故不能急于求成,治疗方法是用药物配成散剂或丸剂,小量服之,促进机体抗病能力的再生,通过渐积慢慢起效。引经药用量宜轻,用量过大,反而牵制主药发挥作用。

对于危急重症、顽固复杂病证,岳老还是多用重剂治疗。如治急性高热,生石膏一剂达g;治结石,金钱草一剂至g。他认为,四逆辈为治病之大药,为医者,不可因其性猛而置之不用,若亡阳四逆证见,便可大胆投之,无须多顾忌,纵然尚有残留余热,不妨加入反佐药。否则一旦急转直下,便不可救。

石斛是益胃养阴之品,其治疗痹症功能鲜为人知,岳老追述其“除痹”功能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故临证重用石斛治疗鹤膝风,取得较好的疗效。后人受此启发,单用一味石斛治疗久痹正虚者尤有效验。

岳老认为,药补不如食补。他在临床中就经常应用食疗方治疗一些慢性病或难治病。例如黄芪粥(生黄芪30g,生薏苡仁30g,赤小豆15g,鸡内金9g,金橘饼两枚,粳米30g)治疗慢性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的浮肿和蛋白尿;玉米须饮(玉米须60g)治疗小儿慢性肾炎;芡实粥(芡实60g,粳米60g)治疗慢性腹泻、遗精遗尿等;扁豆粥(扁豆60g,粳米60g)治疗脾虚食少、久泻、湿痢等。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孟河医派三十八家:临床特色及验案评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李夏婷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一键购书

↓↓↓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怎样可以治白癜风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zia.com/xdzxwgy/1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