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的简介
此平台由广东绿恒制药有限公司推出。 普及中药知识,是绿恒人一份社会责任! 清热药,可能是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一类中药了,特别是在炎热的南方地区,清热药甚至都渗入了人们的日常饮食。但是一般我们对清热药的了解还很肤浅,甚至还存在不少误区。所以有必要对清热药有个大概的了解。 什么是清热药呢?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都属于清热药。既然是中药的一个种类,清热药当然有一些共同的性状。 首先是药性。清热药的药性一般都属寒、凉性,也有少数是平而偏凉的。中医有“热者寒之”的治病法则,所以清热类的药物主要用于各种热证。部分清热药还兼有疏散风热、利胆退黄、生津止渴、凉血止血、杀虫止痒、利水通淋等作用。正因为清热药以治疗“里热”证为目的,所以与解表药不同,它们的作用都偏“里”,能够使已深入气血、内蕴脏腑的实火、热毒以及湿热之邪得以清解消散,有泻火、凉血、解毒、燥湿及退虚热等功效。 然后是药味。清热药多数味苦,俗话说“良药苦口”,其实应该是“凉药苦口”,因为苦味药的药性一般都为寒、凉性。但有些清热药却具有辛、甘、咸的药味。如玄参的药味是苦、甘、咸;知母的药味是苦、甘;石膏的药味是辛、甘,而芦根则是甘。 清热药适用于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证。如外感热病高热、阴伤内热、湿热泻痢、痈肿疮毒、阴虚潮热等。 根据药性及适应证的不同,清热药可进一步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清热解毒药和清虚热药五类。 1、清热泻火药:性味多甘寒或苦寒。以清泻气分实热及肺、胃、肝经实火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有力的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喘咳、胃火牙痛、肝火目赤等证。常用药有石膏、知母、栀子、芦根、天花粉、竹叶、夏枯草、决明子等。 2、清热燥湿药:性味多苦寒。以清热、燥湿及泻火解毒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泻痢、带下、淋痛、热痹,以及实火热毒引起的目赤、咽肿、疮痈、疔毒等证。常用药有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等。 3、清热凉血药:性味多为咸寒,因为咸以入血、寒能清热,故有清解血分热毒的作用。主要用于热入营、血的血分实热证。如高热不退、斑疹吐衄、神昏谵语、舌绛而干。常用药有水牛角、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等。 4、清热解毒药:本类药性味多苦寒,辛亦有寒、甘寒者。主要用于实火热毒所致的痈肿疔毒、喉痹痄腮、目赤咽痛、斑疹丹毒、热毒血痢、肺痈肠痈,以及蛇虫咬伤、癌肿等证。常用药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紫花地丁、野菊花、马齿苋、鸦胆子、山豆根、土茯苓、穿心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等。 5、清虚热药:性味多为苦寒或甘寒,主入肝、肾二经,故有清退虚热、除疳热、兼凉血的作用。主要热病后期之阴伤发热、久病伤阴之骨蒸潮热及小儿疳热。常用药有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等。 正因为我们平时接触清热药的太多,所以很容易滥用。所以小编要提醒大家,清热药服用时也须注意其副作用。比如:清热药会伤津液,所以对阴虚的患者,必须辅以养阴药,否则反而会伤害人体。再者,使用清热药也要注意节制,做到“中病即止”,否则克伐太过,会损伤正气。使用清热药时还须注意分清“阴盛格阳”、“真寒假热”等证,以免搞错了方向。所以,有了热证最好还是找专业中医师根据病人的病证辩证施治。 下期预告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zia.com/xdzxwgj/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如何治疗尖锐湿疣最有效成都新都治淋病的
- 下一篇文章: 丽水造奇境,深山藏奇药,广西小伙成功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