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中药时遇上ldquo大姨妈rdq
不少育龄女性在服用中药治疗的时候,难免会与“大姨妈”不期而遇,尤其是因病情需要长时间服用中药调理的女性患者,更是无法避免这种情况。 是继续治疗?还是暂时停服药?一般来说,例假期间多数中药方子都是可以继续服用的,但如果方中含有以下七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暂停服用,待月经干净后再继续服用。 1.活血化瘀药如桃仁、红花、京三棱、莪术、丹参、川芎、田七、牛膝、水蛭、穿山甲、血竭等。这些药物有通经活络、破血逐瘀的作用,常用于跌打损伤早期或中风等疾病的治疗。若在经期服用,或使经量骤增,血块增多;或使经期延长。 2.大热大寒药如性偏温热的肉桂、附子、鹿茸、细辛、麻黄、桂枝等,在温通经脉的同时,可致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性偏寒凉的石膏、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苦参等,血寒则凝涩不行,导致月经排出不畅。 3.止血药和收涩药止血药如白及、棕榈炭、槐花、地榆、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蒲黄、仙鹤草;收敛固涩药如五味子、五倍子、金樱子、牡蛎、海螵蛸、酸枣仁等。这些药物会导致胞宫血脉凝滞,引起经血的不畅,易发生痛经和经血中瘀块增多。如果月经淋漓不尽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4.大补气血药如高丽参、野山参、阿胶、鹿茸、当归等,不但性偏温补,有助火动血之嫌,易使血热妄行而引起经量多、经期长、月经紊乱等症;而且服用后可滋腻碍胃,或引起脾胃功能障碍。气血不足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 5.辛香走窜药如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等。辛香行散,性善走窜,活血开窍,可致月经过多,尤其是本身经量较多者在经期忌服。 6.毒性药如雷公藤、鸦胆子、马兜铃等。体质虚弱的患者在经期不宜服用。 7.泻下药如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巴豆、甘遂、枳实等药,可攻积、逐水,引起腹泻,也可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作者:医院副主任中药师任剑雄 通讯员:禤影妍 编辑:黄萌楣刘正辉 审校:谢涛 核发:万洪新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zia.com/xdzsjfb/7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赶紧转发收藏最全中药二药物功效主治
- 下一篇文章: 绿水云初暖,南药数乌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