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医院地图 https://m-mip.39.net/nk/mipso_8714463.html
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具有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由于其来源多以植物性药材为主,所以古代多把药物称为“本草”;另外,“本草”也指本草文献著作。历代本草文献著作十分丰富,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并大多较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清代(~年)清代研究本草之风盛行。一是由于医药学的发展,有必要进一步补充修订《本草纲目》的不足,如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二是配合临床需要,以符合实用为原则,撷取《本草纲目》精粹,编撰成节要性本草,如汪昂《本草备要》(年)、吴仪洛《本草从新》(年)、黄宫绣《本草求真》等;三是受考据之风影响,从古代文献中重辑《神农本草经》,如孙星衍、顾观光等人的辑本,或对《本经》进行注释发挥,如张潞《本经逢原》(年)、邹澎《本经疏证》等。《本草纲目拾遗》(年)共十卷,载药种,其中新增药物种。补充了马尾连、金钱草、鸦胆子等大量疗效确切的民间药,太子参、西洋参、冬虫夏草、银柴胡等临床常用药,同时收载了金鸡纳(奎宁)、香草、臭草等外来药,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同时它对《本草纲目》已载药物备而不详的,加以补充,错误之处加以订正。该书不但总结了我国十六至十八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还保存了大量迄今已散失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书中还记录了一些其他方面的自然科学成就,如用强水制铜版的方法,即首见于此书中。《本草求真》(年)载药种,上编分述药物的气味、功能、禁忌、配伍和制法等,下编阐述脏腑病证主药、六淫病证主药、药物总义等内容。由于该书以临床实用为宗旨,正文药物分为补、涩、散、泻、血、杂、食物7类,每类又分若干子目。为了便于检索,书末附“卷后目录”,按药物自然属性分部类药。该书采用的按药物主要功效进行分类的方法,不仅较《本经》三品分类、陈藏器“十剂”分类更为先进,而且对当代临床中药学的功效分类亦有重要影响。清代的大批草药专著,也为综合本草提供了新的内容。除了引用《生草药性备要》《草药图经》《草木便方》及《天宝本草》等,仅《本草纲目拾遗》引用,就有《百草镜》《草药书》《采药志》《草宝》《山海草函》《李氏草秘》等十余种。清代专题类本草门类齐全,其中也不乏佳作。如张叡《修事指南》,为炮制类专著,郑肖岩《伪药条辨》,为优秀的辨药专书,唐容川《本草问答》、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的10余篇药理论文,都属药理专著,章穆的《调疾饮食辨》、丁其誉的《类物》、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等,则属较好的食疗专著。《植物名实图考》(年)(简称《图考》)共三十八卷,由吴其浚撰,刊于清道光二十八年。该书是作者在长期对植物进行实地考察和大量收集资料基础上编绘而成。共收载植物种,分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十二类。每种植物名用大字标出,旁附图绘,下以小字叙述出处、产地、形态、颜色及其作为药用的性能、功效、主治等。所载幅图中,大部分源于写生,能按原植株比例突出植物特征,精美、逼真,有很高学术价值。《晶珠本草》又名《药物学广论》或《无垢晶串》(藏名《海贡海昌》或《资麦海昌》),由著名药学家帝玛尔–丹增彭措所著,于年完成此书,于年木刻版印刷本问世。该书集藏本草之大成,留传后世。《晶珠本草》分上、下两部。上部为歌诀之部,以偈颂体写成,对每种药的功效进行概括论述;下部为解释之部,以叙述文写成,分别对每种药物的来源、生产环境、性味、功效予以叙述。根据药物的来源、生长环境、质地、入药部位的不同,分为珍宝类、石类、土类、汁液类、树类、湿生草类、旱生草类、盐碱类、动物类药、作物类、水类、火类、膏汁类十三类。《晶珠本草》中每种药物都讲述了味、性、效及其用药的注意事项,这就给药物学增添了具体内容,更为学习药物学的人指明了用药的道理所在。由于《晶珠本草》收载药物种类很多,内容丰富,考证全面,订正确切,因此,为中外研究天然药物的科研工作者所重视。加之所收载之药物绝大部分是青藏高原主产种和特有种,更是引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danzia.com/xdzcsjg/7218.html